课件编号16202576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再探氧气 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9428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再探,氧气
  • cover
再探氧气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本中有关氧气的含量测定、制备、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 2.学会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合理、创新地改进; 3.对改进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并做出客观评价。 【教学重难点】 1.有关氧气装置的创新性改进; 2.学会辩证地评价改进装置。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边教边讲法、习题巩固法等。 【教学准备】 药品:6%的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球、蜡烛、木炭、铁丝、小木条、酒精等; 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尖嘴导管、铁架台、酒精灯、砂纸、坩埚钳、镊子、滤纸、石棉网、小烧杯、大烧杯等。 【教学过程】 引入: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早在二百多年前,拉瓦锡通过精确的实验证明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同学们还记得教材上是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吗? 学生:利用红磷消耗氧气测定。 教师:此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会产生实验误差,能否具体分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学生:测量结果偏低(小于1/5) (1)红磷不足; (2)装置未冷却,打开止水夹; (3)装置漏气。 测量结果偏高(大于1/5) (1)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 教师:这些误差是否都可以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来避免? 学生:不是。及时燃烧匙快速伸入集气瓶中也会导致空气受热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教师:非常好。像这种实验误差我们称为系统误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误差?老师提供给你们几样实验用品,请大家在教材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在纸上画出你设计的装置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装置图。 补充教师设计的装置图并按照原理分类阐述 改进点燃方式—红磷 改进点燃方式—白磷 改进耗氧方式 过渡:经过改进后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那我们如何简便的获得空气中氧气? 学生:分离液态空气法。 老师:这是利用什么原理? 学生: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老师:这幅图片清晰的展示了分离液态空气法的过程。氮气沸点-196℃低于氧气,先被分离出来。留在钢瓶中的是呈淡蓝色的液态氧气。 老师:除此方法以外,实验室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 学生:高锰酸钾制氧气、双氧水制氧气、氯酸钾制氧气。 老师:非常好!大家在头脑中回忆出这些制法的装置图。等待10s。给出两套装置图。(固体加热型、固液无需加热型)。 老师:第二套装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控制反应速率。 老师:这套装置能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学生:不能。 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种类型的发生装置可以实现控制反应起止? 学生:启普发生器及其变体。 老师:非常好!给出带有孔塑料垫片的启普发生器变体。 老师: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能否利用此装置实验,实现控制反应起止? 学生:不行!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会从有孔塑料垫片上漏下,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实验室的二氧化锰固体一般为粉末状固体,的确无法实现。假如老师将粉末状二氧化锰变成块状二氧化锰固体是否就能实现? 学生:可以,但是如何变成固体?压缩? 老师:给出图片。利用很常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播放利用海藻酸钠制备二氧化锰球的视频教程,并给学生展示最终的产品。 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通过什么来证明猜想? 学生:实验! 实验一:制备并检验氧气。(邀请学生一起实验)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用镊子取二氧化锰球置于有孔塑料垫片上方。加入6%的双氧水溶液,观察。 二氧化锰球表面的气泡慢慢变多,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关闭活塞。 试管内的液体被压回长颈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