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19765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12.《春之声》课件(33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07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ppt,33张,课件,春之声,模块
  • cover
(课件网) 春 之 声 王蒙 教学目标: ①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 ②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 ③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王蒙被称为20世纪中国具有“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小说《春之声》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像流水一样持续流动的、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 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放射性结构。 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等。 意识流小说 整体把握 梳理结构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请快速阅读小说,找出这一正在进行的事件。 (提示:时间、地点、环境、人物) 思考 时间: 地点: 人物: 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 物理学家岳之峰 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春节前夕 回乡途中 整体把握 梳理结构 思考 岳之峰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并非是自己空想得来,而是“通过触发物的引发”,请再次阅读小说,划出这些触发物,看看它们引发了人物怎样的联想。 意识流小说的“自由联想” 颤抖的车身→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回到当下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铁轮声带来的鼓舞和希望→回到当下 旱烟的辣味和汗味→火车站广场的各种土特产→绿豆香→儿时追赶野兔→回到当下 车厢的拥挤→1946年学生运动→北平上大学时逛故宫博物院的感受———现在的故宫→回到当下 火车黑暗中的交谈———法兰克福的孩子们———西北高原的故乡———1949年前的北平平津学生大联欢———解放了的首都———青年时代的初恋———春天、生命、青年时代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小说采用这种“放射性结构”,纵笔所向,古今中外、乡风城貌,全无拘束,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 王蒙自己也总结到:“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去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关于〈春之声〉的通信》) 主题探究 王蒙在《春之声》中借岳之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结合课文结尾部分和标题思考) 《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表征着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作者用“春之声”做标题,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特征的认识:我们的生活出现新的希望和转机,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 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 “现实”,“过去”/ “现在”、“未来”,“落后”/ “文明”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