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28801

初中信息科技 川教版(2019)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节 数据加工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8次 大小:191621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单元,教案,课件,加工,数据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小小数据分析师 数据录入与统计 数据加工 备课人:蒋艺林 黄晓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二节“数据录入与统计”的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WPS表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WPS表格”窗口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能输入数据,并能美化表格。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用到的教材是四川教育-出卷网-《信息技术本》。内容为七年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数据录入与统计”的第二课时———数据加工(求和)。数据由本单元第一节“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的“中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收集。 学习目标 学会在WPS中用公式法和函数法求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重点 公式法求和中“=”的输入及函数法求和时参数的选择 教具 PPT、电脑等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方式复习“WPS表格”窗口,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知“WPS表格”,为本节课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呈现问题 欢欢已经收集好了“中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数据,但他想计算出每一个学生的“上网总时长”?大家能帮助他吗? 请大家思考一下,用什么工具处理数据吗?怎么使用工具?(学生可能想到“WPS表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有欲望,才会有进一步探究新事物的可能。) (三)解决问题 经过师生、生生讨论后得出解决方案———公式法求和。 在数学上,这其实就是进行加法运算,在“WPS”表格中就是: 把几个或某一批单元格的数相加,填入指定的单元格。 1、计算1号学生的“上网总时长” 1号被试的“上网总时长”在 “WPS”表格中表述为:E3=C3+D3。 教师通过PPT课件及操作视频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来总结。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做出补充。 方法小结 求和1号学生的上网总时长,步骤如下: (1)单击鼠标左键选择目标列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新列 (3)在新列中选中放置结果的单元格 (4)在结果单元格中输入“=” (5)在结果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6)单击确定,显示结果 2、计算所有学生的“上网总时长” 学生看书,以小组交流的模式得出解决方案———填充法。 (1)激活原单元格(E3,即1号被试“上网总时长”所在单元格) (2)将鼠标移到单元格右下角 (3)当鼠标变为“+”时,按住左键向下拖拽后,松开 3、学生在电脑练习公式法求和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四)能力提升,探索新途径 通过数学公式我们可以算出被调查者的“上网总时长”,欢欢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大家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帮助欢欢找到第二种方法。 学生三人一组,讨论、实践。各组发表意见,最后小结如下: 函数法求和一般步骤: (1)选中放置结果的单元格 (2)选定函数(sum) (3)输入数据范围 (4)单击确定,显示结果 全班同学用函数法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五)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观点。小结如下: 在“WPS表格”中的求和重点 1、公式法求和的一般步骤:一选二输三回车,在输入公式时,不要忘记要先输入“=”。 2、函数法求和的一般步骤:一选二定(函数sum)三输四回车。 3、填充步骤:一选二移三拖动。拖动时一定等鼠标变为“+”时,再拖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归纳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结构。学生一旦学会了归纳、总结,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六)家庭作业 对问卷的4、5、6题进行求和,并将结果发至班级小管家。 (设计意图: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