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44877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日期:2025-11-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7329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1章,声音,产生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叫“拇指琴”的乐器,它主要因用拇指拨动琴体上的薄片而得名。通过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来进行演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拨动的力度一致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特点叫音色,与发声体的特点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不一定保持拨动的力的的大小一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2八下·鄞州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4)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2八下·余姚期中)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波传递信息;②声波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是因为大雪本身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1八下·镇海期中)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