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62390

第1章化学研究的天地检测题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964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化学,一册,必修,2020,科版,学期
  • cover
第1章《化学研究的天地》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B.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电解质溶液会导电是因为通电后电解质发生了电离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3.下列对物质认识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添加Cr、Ni元素的铁合金,比纯铁硬度大、耐磨耐腐蚀、韧性更好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蔗糖溶液的本质区别 D.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用保暖围巾是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4.小明同学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用蒸馏水浸取,取浸取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浸取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H+ B.向浸取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Fe3+ C.向浸取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 D.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一定含有Cl-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NA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B.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常温常压下,含有的钠离子数目为0.2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6.下列四种气体:①含3.01×1023个O的CO2;②标准状况下6.72L的HCl;③3.4g的NH3;④0.5molHe。所含的原子总数由少到多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7.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目标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① 加热至恒重 ②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③ 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 ④ 加入过量铜粉,过虑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仪器选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B C D 用于抽滤 长期存放稀盐酸 可用于防倒吸 在其中配制9.5mL溶液 A.A B.B C.C D.D 9.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 A.a-a′-d′-d-e B.c-c′-d-d′-g C.b-b′-d-d′-g D.d-d′-c-c′-f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映出岸上树的倒影是丁达尔现象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两者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C.直径为60nm的粉末属于胶体 D.胶体和溶液很容易用肉眼区分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1.5NA B.100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溶液中含O—H键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3gO2和29g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总数为2NA D.1L1mol·L-1FeBr2溶液与1molCl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12.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焙烧”时产生的气体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B.滤液中的铝元素主要以[Al(OH)4]-形式存在. C.可以将少量Fe3O4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证明产品中含有FeO D.可用磁选操作的原因是Fe3O4具有磁性 1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混合物、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硝酸、食盐水、烧碱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空气、硫酸铜、硫酸 14.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烧杯、酒精灯、分液漏斗、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在实验室中选用上述仪器(数量不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制备乙酸乙酯 B.验证非金属性: C.灼烧海带后,从海带灰中提取碘 D.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杂质 15.某学习小组需要用配制溶液48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