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77584

1.1《氓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66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氓》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把握情节和主题,理解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不幸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千年之前,一位妙龄少女期盼着她的幸福,但等待她的却是无情的抛弃与亲友的嘲讽。那么她是如何陷入爱情的漩涡,最终又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的爱情,体会“她”的人生百味。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 《诗经》的由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 《诗经》的内容与手法 风:西周时期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颂:统治者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 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4. 诵读文本 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lián)涟。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于(xū)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任务二:理解文意,梳理结构(观看动画《一个弃妇的独白》) 梳理结构 恋爱: 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婚变: ③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④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⑤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决绝: ⑥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任务三:探究问题,分析形象 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强 2.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各自有何举动?简要概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