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93102

《圆的周长》说课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263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圆的周长,说课,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教材分析 二.说课标依据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手段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二.说课标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要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及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 3.通过研究,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2)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3)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二)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六.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新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能力。老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1.以问题为导向,在操作中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老师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