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94592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2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409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提升,23张,中册,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语 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主要考查形式是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分值方面全国卷近几年稳定在10分。可见,近几年这一考点还将会是考查重点。翻译时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词。文言语句的翻译,译出关键实词是重中之重。关键实词翻译正确了,其他内容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如何在众多的词语中迅速判定哪个是关键实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实词的判定标准有如下三个: 1.带有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词类的活用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考试中的得分点。活用现象一般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 2.包含修辞手法。有的实词运用了比喻、借代或委婉等修辞手法,在翻译时要对修辞手法进行还原,才能准确翻译。如《触龙说赵太后》“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一句中,“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说法,是谦称自己的死。 3.存在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少有双音节词,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连在一起,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相同,但意义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时,切忌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的意义等同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词的意义。如《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是“意外的变故”的意思,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 二、虚词。在句子中看似不如实词重要,但如果对它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相关词的词性。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就能够推断出与其相关联的其他词的词性,从而为正确翻译打下基础。 2.借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句间关系。从一个虚词出发,考生可以推及其所在的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翻译才能更准确。如《屈原列传》中的“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一句,“故”意为“所以”,由此可知这一句与前面一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这样一来,前一句中的“以”便不难理解了,应解释为“因为”。 3.借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句式。如“法令所以导民也”一句,当考生确定“所以”是“用来……的”的意思后,再来审视该句,“法令用来引导民众的”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中间少了动词,由此断定这是一个判断句,应译为“法令是用来引导民众的”。 三、特殊句式。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不译。所以应译为“不明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