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13300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998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默写。 (1)野旷天低树,_____。(《宿建德江》) (2)谁言寸草心,_____。(《游子吟》) (3)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斯是陋室,_____。(《陋室铭》) (5)_____,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6)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2.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间的无限魅力。———这句话没有语病。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一豆羹”———白”“觥筹”“豆”在古代都指酒杯。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个文学常识表述是准确的。 3. 学校开展“走近母亲河弘扬黄河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览黄河风光】 (1)班长小文为“诗览黄河”古诗词交流会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补充完整。 诗人们常把黄河写入诗篇,创设意境。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了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写出了黄河曲折辽远的景象;王维“_____”(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填空),写出了黄河雄壮深邃的意境。 【活动二:知历史变迁】 (2)为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小文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仔细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老的河道愈加杂乱无幸,这似乎又给黄河以变换手法继续粗野的口实。在典籍记载或有水文资料的全部两千五百年间,撒泼打滚的黄河放sì地胡作非为,上演出无数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闹剧。任性的破坏直接酿成黄泛区接踵而至的生灵涂炭。“黄患”灾民,经常在被迫无奈之下背井离乡的逃难。 (节选自赵政的《若重若轻的牵挂》) 材料二: 目前山东正积极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黄河大集”成为重要载体。“黄河大集”( )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 )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 )“山东手造、山东智造”优质产品。“黄河大集”之兴展现了老百姓物质生活富足和消费品位的提升。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放sì( ) 载( )体 ②材料二括号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整合 贯通 汇集 B.融合 贯通 集合 C.整合 连通 集合 D.融合 连通 汇集 ③为概括黄河的历史变迁,小文根据材料拟写了上联,请补写下联。 上联:忆往昔河道多变致生灵涂炭 下联:_____ 【活动三:扬文化精神】 (3)小文搜集了关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字和两段歌词。请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一种国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观念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价值理念。黄河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最高智慧,饱含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摘自《河南日报》) 歌词一: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