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18944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28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2,学案,梳理,知识点,诗词五首,26课
  • cover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早年曾任过一些小官,后因厌恶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其中以《饮酒》(其五) 最为闲雅有致。 【注释】 1.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君:陶渊明自谓。 4.尔:如此,这样。 5.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6.山气:山间的云气。 7.日夕:傍晚。 【译文】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内心远离了俗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边采摘菊花,轻松闲适间南山映入眼帘。傍晚山间的云气十分美好,鸟儿沐浴着余晖相伴飞回巢穴(描绘画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赏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叙事,表明自己虽身处闹市,内心却宁静脱俗,通过对比设置悬念。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设问,自问自答。表明诗人高远的志趣和自得的心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采菊”一句蕴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情趣;“悠然”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淡泊;“见”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超然忘我的心境。(“望”更刻意,更有目的性,破坏了诗歌悠闲自在、超然忘我的意境。)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极富画面感,描绘了傍晚时分南山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超然忘我的心境。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辞官归隐、返璞归真感受到的人生真谛。这两句暗用《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恬静超脱的心境。 【中心】 这是一首古体诗,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和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心境。 【理解性默写】 1.用问句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诗句;表达诗人远离世俗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诗中最受世人推崇的(或显示诗人悠然自在,超凡脱俗,物我合一的神来之笔);将诗人会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的诗句;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悠然见南山”,作者所见南山暮景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主旨句是(领会到生活的真谛,却又不可言传,暗用《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写诗人身处闹市,犹能免于世俗的困扰的句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本诗写于诗人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掳至长安期间。 【解词】 1.国:国都,这里指长安。 2.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3.抵:值,相当。 4.搔:抓,挠。 5.短:少,稀疏。 6.浑:简直。 7.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8.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译文】 国都陷落后变得破败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的长安城到处荒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花开都禁不住流下眼泪;悲恨别离,听到鸟鸣心中也不由惊悸。战火持续了很久,家信难得而愈显珍贵。满头白发越挠越少,简直快要插不住簪子。 【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点题,写望中所见,描写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