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22097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5章 基础实验 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1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金属,格式,教案,顺序,活动性,性质
  • cover
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思想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实验探究———归纳”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链的模式,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观察、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的发生和设计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再进一步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贯穿到设计实验中去。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相应结论。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像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理解“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中的运用。 (2)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特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四、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镊子。 药品:镁条(砂纸)、铁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讲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化学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会使用工具,而材料的演变也体现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水平。 最原始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而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铝合金大量使用,新型金属大量开发的过程。 【提问】 人类使用金属的过程和金属冶炼水平密不可分,除此之外,你觉得还和什么有关? 【讲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看图】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现代(铝合金、钛合金等) 【回答】 金属的活泼性。 利用化学史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并感受到化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另外,顺其自然的引入今天的课题。 问题1: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提问】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知识回顾】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反应 条件方程式和反应现象镁铁铜金 【小结】 方法1:利用金属和氧气反应,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越剧烈,金属就越活泼。 【学生实验1】 二、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稀盐酸稀硫酸镁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锌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铁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铜现象:方程式:方程式: 【小结】 方法2:利用金属和酸反应,反应越剧烈,金属就越活泼,不能和酸 反应的金属,相对不活泼。 【练一练1】(见学案) 【总结1】 问题1: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方法1: 方法2: 注意: 【回忆】 填写表格 【小结规律1】 反应规律:大多 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金属活动性:Mg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