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54094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32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会的,必修,统编,政治,高中,学年
  • cover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讲 一、教学目标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考古学揭示中华文明的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时代的再跨越;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难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四、课前预习提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怎样的? 私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怎样的? 五、探究与分享 总议题:漫长社会发展中我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议学情境一:原始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 材料一:《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材料二:在母系氏族时期,一方面由于自然形成的性别分工,女性主要从事种植、采集等生产活动,成为当时较稳定的生活资料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生活中,女性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备受尊崇。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描绘远古时期中国女性生产和生活状况,并说明当时其地位较高的原因。 议学情境二:奴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观 材料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材料二:奴隶社会,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全方位的沦落。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变化,使得家庭内部分工更加分明,男子逐渐成为主要劳动力,谋取生产及生活资料,维持社会与家庭的正常运转。女性的活动范围渐渐开始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与抚育子女以及操持家务成为女怕应当的责任。同时,妇女丧失了人格与身体的双重自由,成为男性的奴隶,成为财产,可以随意交换与买卖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描绘奴隶制时期中国女性在生产和生活状况,并找寻其地位沦落的原因。 议学情境三: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观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政权、族权、神权,至于女子,还受夫权的支配,这四种权力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材料二: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中国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无过问的权利甚至更加无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1、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描绘封建制时期中国女性在生产和生活状况,并找寻其背后的原因。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 议学情境四:我国近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观 材料一: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