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77752

22《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603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板块教案 22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4.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5.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友谊、知音的名言、诗句等资料。 3.古琴曲《高山流水》。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搜集整理有关友谊、知音的名言、诗句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并背诵。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听曲赏画,揭示课题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插图,激趣导入:同学们,请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说说图和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引导理解“鼓”的意思。 活动2 质疑课题,交流资料 1.设疑引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多好的知音啊!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2.师生简介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 操作指导:开篇以音乐、图片引入新课,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曲赏画”时要控制好欣赏的时间;介绍相关资料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描述、交流。 板块二 初读感知,检测预习 活动1 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课件展示: 1.写出正确字音。 善哉(   )  少(   )选  汤(   )汤乎  复为(   )鼓琴者 2.形近字组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课件出示书写动漫) (1)“哉”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下的“口”。 (2)“巍”指山体高大,山字头窄、扁。 活动2 划分节奏,指导朗读 1.按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展示: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好节奏。三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指名读课文,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找出较难的句子,划分节奏,进行点拨指导。 课件展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教师配乐诵读,学生听后说感受。(放音乐古琴曲《高山流水》) 5.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好语气词“乎、也、矣”。 操作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关注诵读,引导学生运用划分节奏的方法,降低朗读文言文的难度,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做铺垫。 板块三 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活动1 梳理方法,理解句意 1.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句。 (2)阅读时学会进行批注,写下感受或理解。 (3)不懂之处在词句旁边画问号,请教小组同学或教师。 3.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交流理解句意。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课件演示汇报内容)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活动2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理解故事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卡,并自读学生活动卡中的内容。 默读课文,想一想:两个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人物 人物特点 关键词句 伯牙 锺子期 伯牙后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_____”。 2.引导学生读文,用“____”和“ ———分别画出描写伯牙鼓琴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3.组长带领组员抓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填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