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80697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共13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456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单元,高中,第一,13张,任务,研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语 文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近些年的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读懂古代诗歌内容的考查,而淡化对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内容的考查。这种趋势提醒我们,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前提是读懂诗歌。 读懂古代诗歌一是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是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 三是要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如何能快速读懂诗歌作简要解说。 读的内容 举 例 解 析 读标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此诗标题蕴含以下信息:时间———秋天,地点———长安,事件———诗人在长安凭高遥望。由此引发读者联想,进而找到解读的路径:①诗人为什么在秋天拂晓时刻在京城长安凭高遥望呢 ②他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读的内容 举 例 解 析 读诗句 省略 成分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古诗中的句子,主、谓、宾皆可省略。 ①省略主语。第二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②省略谓语。第一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语序 倒装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②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诗句的正常语序往往需要调整。 ①主语后置,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②宾语前置,应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③主宾互换,应为“鹦鹉啄余香稻 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读的内容 举 例 解 析 读诗句 意象 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前三句,每句由三个意象组合而成,意象之间没有连接词,构成名词性并列叠加的形式。 巧用 修辞 ①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①“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借重感表现观感,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②“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诗意的理解。 读的内容 举 例 解 析 读诗句 蕴含 情感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找出诗句中能表达情感的词,然后分析蕴含的情感。“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诗人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客”“离恨”表达了诗人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读的内容 举 例 解 析 读注释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别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④正声:雅正的诗篇。⑤伏:服气。 从注释①看,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首联,从注释②③④看,是写自己的诗歌成就;颔联,从注释⑤看,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诗人的牢骚话,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表现了诗人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诗人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