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95510

第27课《游褒禅山记》(练习)(含答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74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7课,游褒禅山记,练习,答案,高教,拓展
    第27课 游褒禅山记 同步练习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1)王安石(1021- 1086), 北宋 、 、 、字介甫,晚号 ,抚州临川人。他是中国11 世纪的改革家,生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主张“文章合用世”,“务为有补于世”,其散文峭拔雄健。 (2)夫夷以近, ; 险以远, 。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3)有 矣,不随以止也,然 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与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感而无 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答案:(1)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介甫 半山(2)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 志 力 志 力 物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g) 慎(shèn)取 何可胜道(shèng) 始舍(shè)于其址 B.窈然(yǎo) 既(jì)出 有碑仆道(pū) 怠(dài)而欲出 C.音谬(miù) 好(hào)游 奇伟瑰(guī)怪 既往不咎(jiū) D.褒禅(chán) 梵(fàn)语 王深回父(fǔ) 无物以相之(xiāng) 答案:B 解析:A项, 何可胜道(shēng):怎么能说得完呢?胜:尽,完。 C项,既往不咎(jiù):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咎(jiù):怪罪,处分。D项,无物以相之(xiàng):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相(xiàng):辅助、帮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之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于其址(山脚), 而卒葬之 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 D.余之力尚(还)足以(足够用来)人,火尚足以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也 答案:A 解析:阳:山南水北。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4.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后世之谬其传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答案:D 解析:D项,之:助词,的。其余三项,之: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后世之谬其传:后世讹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答案:D 解析:D项,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感慨)焉 B.夫夷(平坦)以近 C.而人之所罕(少)至焉 D.其孰(怎么)能讥之乎 答案:D 解析:孰:谁。其孰(怎么)能讥之乎: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2.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不出,火且尽 答案:D 解析: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