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99641

第9课《兰亭集序》练习(含解析)(高教版·拓展模块)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

日期:2025-05-26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72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拓展,高教,模块,阅读,单元,第二
    第9课 兰亭集序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kuí)丑 世殊(shú)事异 崇山峻(jùn)岭 B.晤(wù)言 会(kuài)稽 放浪形骸(hái) 流觞(shāng)曲水 C.嗟悼(dǎo) 修禊(xì) 游目骋(chěng)怀 若合一契(qì) D.曲(qǔ) 水 激湍(tuān) 暂(zàn)得于己 嗟(jiē) 来之食 答案:B 解析:A项,癸(guǐ):癸是天干的第十位,也用作顺序的第十。殊:shū,本意是指斩首,由尸首分离引申为差异。C项,悼(dào)。“悼”是形声字。小篆从心(表示与人的内心有关),卓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悼”。哀悼。D项,曲(qū) 水。曲水流觞[qū shuǐ liú shāng]: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祓[fú]除不吉利。 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俯察品类之盛(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而死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山的北面)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很短的时间) 答案:C 解析: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阴:当时的县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答案:C 解析:A项,趣(qū),通“取”。B项,尤,通“犹”。D项,景(yǐng),通“影”。 4.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描写兰亭景物抓住了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本文是一篇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盛会的活动过程,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与会者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C.本文先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先突出“乐”字;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了一个“悲”字。这三个字把上下文承接了起来。 答案:B 解析:“及时行乐”的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书序。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答案:B 解析:②“死生亦大矣”为判断句,排除AD;③“当其欣于所遇”,即“当其于所遇欣”是介宾结构后置,排除C。故选B。 2.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答案:C 解析:联系句子“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