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36290

北师七上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91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1.1.2,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 cover
北师七上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选择题(共11题)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阳光、温度、水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环境能影响生物 日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万寿菊开花,秋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万寿菊盛开在秋季。为了美化环境,使万寿菊提前到夏季开花,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增加灌溉 B.提高环境的温度 C.通过覆盖缩短日照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这样做的生态意义是 A.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B.打造观光旅游新亮点 C.提高白海豚对新环境的适应 D.减少对白海豚栖息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一部分在露天环境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另一部分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空气 B.温度 C.光照 D.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类系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合作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鲫鱼的背面呈深灰色,腹面呈白色,在水里 A.不易被人发现 B.容易吸收阳光的热量 C.不易被敌害发现 D.容易被同类识别 “草盛豆苗稀”体现出草和豆苗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 二、综合题(共4题) 成熟的菟丝子根、叶退化,可缠绕在拟南芥的茎上。为认识其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发现,菟丝子通过吸器刺入拟南芥茎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 供自己生长发育,并抑制拟南芥生长。由此推测,菟丝子和拟南芥之间是 关系。 (2) 自然生长的拟南芥被夜蛾幼虫咬食后,叶片中的抗虫蛋白活性会升高,该物质能 (填“促进”或“抑制”)夜蛾消化食物,使夜蛾幼虫被迫放弃继续取食。 (3) 拟南芥的一个叶片被咬食后会发出信号,使同株上未被咬食叶片的抗虫蛋白活性升高,提前启动防虫反应。缠绕在拟南芥上的菟丝子能否将这种信号传递给另一株拟南芥?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 这两株叶片中抗虫蛋白活性,若 ,则说明菟丝子能传递信号。借此过程,菟丝子和拟南芥形成了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温故互查 (1) 环境因素分为 因素和 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又包括 、温度、 和 等。 (2)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 ,主要指 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包括: 生物之间和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演示实验: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在外观上一定要分层明显,以便获取实验结论。 ②蚯蚓用体壁呼吸,装置内一定要 。 ③蚯蚓需要进行呼吸,装置的上面要留 。 ④蚯蚓是昼伏夜行性动物,该装置需放置在 。 ⑤过一段时间后,分层现象不再明显,说明 ,改变了环境。 ⑥实验完毕,应将蚯蚓放回 。 (2) 生物能改变环境。 植物的下列行为是对环境中什么刺激做出的反应? (1) 植物的茎向上生长,而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 刺激做出的反应。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