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89117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1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素养目标】 1. 了解人物通讯这种新闻体裁,掌握这一体裁的写作特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 学习如何塑造典型性人物。学会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 概括人物主要事迹,明确“一团火”精神的实质。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塑造典型性人物 【教学难点】 明确“一团火”精神的实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心中的售货员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来学习劳动模范张秉贵的故事。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2、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斗志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张秉贵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燕京第九景”。 三、文体知识 1、 张秉贵(1918年———1987年9月18日),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的技艺,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通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一种新闻文体。与消息相比,通讯的内容比较宽,可以做深入的报道,它不但交代新闻事实,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会捕捉细节,烘托环境,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在表达方式上,通讯也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更灵活地穿插议论、抒情,明白地表达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在语言上,则比消息更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在时效性方面,通讯要稍逊于消息。 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讯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果按报道的内容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如果按报道形式来分,又可以分为专访、新闻特写、新闻小故事、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四、文本探究 1、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 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 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周围顾客的意见。 ③ 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站在对方立场去开导。 ④ 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 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2、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新闻写作中恰当地选用典型事例,是揭示事物、突出人物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 本文共写了张秉贵的7 件事:① 接待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