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小秘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小秘密》是辽宁大学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讲述校园里的小秘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校园里的小秘密,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心理变化,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关心他人,珍惜友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校园里的小秘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心理变化,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对学校和班级环境还不熟悉,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较少。他们的身体、情绪和心理变化较为敏感,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展示一张校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进入学校的第一天的感受和经历。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在学校里遇到过什么小秘密,如同学之间的小秘密、老师的小秘密等。 教师可以提问: - 你们在学校里遇到过什么小秘密? -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同学之间有些小秘密? -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们也有一些小秘密?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方式,呈现一些校园里的小秘密,如不守时、说谎、欺负同学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展示以下场景: - 一位同学迟到了,其他同学都等了很久。 - 一个同学说谎了,导致整个班级误解了他。 - 一个同学欺负了另一个同学,让他感到很难过。 2. 教师讲解这些小秘密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提问: - 不守时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困扰? - 说谎会导致什么后果? - 欺负同学会让他们感到怎样? 第三环节:讨论与分享 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处理校园里的小秘密。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处理小秘密的策略。 示例: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当你发现自己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么做? - 当你发现同学说谎时,你会怎么办? - 当你发现自己迟到了,你会怎么解释?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处理小秘密的策略,如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帮助、保持诚实等。 第四环节:知识讲解 1.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保护等。 2. 教师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示例: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以下内容: - 情绪管理: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 - 人际关系:如何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解决人际冲突。 - 自我保护: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例子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第五环节:活动与实践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校园里的小秘密情境,让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示例: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角色卡片,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被欺负的同学、说谎的同学、迟到的同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情境,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收获。 示例: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遇到的问题,以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