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498067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梳理)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826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音,产生,传播,同步,练习,答案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温馨提示】①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方法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如下图)。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3、声波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3)影响声速的因素:A、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B、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2)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1、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否破损,只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