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504340

粤教粤科版(2017秋)科学四上 3.13 声音的产生教案

日期:2024-10-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2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粤科,2017,科学,3.13,声音,产生
  • cover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声音的产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进一步认识声音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感受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认识声音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感受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还不够清楚。他们喜欢动手实验和观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教授本节课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老师播放一段动物叫声的音频,例如猫叫声、狗叫声等,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2. 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动物的种类,并互相交流。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 1.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2. 老师准备一个玻璃杯和一根湿手指,用湿手指轻轻擦过玻璃杯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声音。 3. 老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用湿手指擦玻璃杯的边缘,感受声音的产生过程。 5. 老师提问:你们觉得是什么让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学生回答:是湿手指擦过玻璃杯的边缘。 6. 老师解释:当湿手指擦过玻璃杯的边缘时,玻璃杯会振动,产生声音。 第三环节:讲解新知 1. 老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老师解释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分子的振动。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4. 老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学生回答: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5. 老师解释: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振动,振动的空气分子传递了声音。 第四环节:实验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 2. 老师准备一根长木棍和一块小板子,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3. 一个人用木棍敲击小板子,另一个人在一定距离处用耳朵听声音。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比较不同距离下声音的传播速度。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距离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6.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但在不同媒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 3. 老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不同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同一媒质中是相同的。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 物体振动 - 空气传播 声音的特点 - 不同声音的高低 - 声音的传播速度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了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学生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实验和讨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强化。此外,教学中的导入环节需要更加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