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29068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六《泥条盘筑水杯》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26 科目:劳动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3次 大小:2236307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劳动,教案,课件,泥条盘筑水杯,项目,七上
    (课件网) 泥条盘筑水杯 人教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 知道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意义。 2、劳动能力: 了解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的基本流程,掌握泥条盘筑的基本手法。 3、劳动习惯与品质: 独立设计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水杯,学习传统的技艺,收获劳动的成就感。 4、劳动精神: 体会陶器制作的乐趣,培养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等劳动精神。 新知导入 泥条盘筑是陶器较早的制作方法之一,仰韶文化时期就有许多采用这一技法制成的陶器。 新知讲解 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要将炼好的泥料先搓成泥条,然后从底部将泥条一圈圈盘起来,形成器物的外壁,其间用泥浆将泥条黏合牢固,最后视情况抹平器壁的沟缝,拍打均匀结实,入窑烧制成型。 陶器 新知讲解 泥条盘筑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制陶方法。 采用这种技法制作的器具多为圆形或由圆形变化而来的器型。 一些中空的雕塑作品采用这种方法制作。 陶器 新知讲解 陶器泥条盘筑法是陶瓷术语。陶器成形的原始方法之一。 作法有两种:一种将泥料制成长条形,以螺旋式的方法由下向上盘筑成器形,同时用陶拍拍打,用手沾水将器内外接缝处抹平。 一种将泥条圈起,一层层向上堆筑作成器形。用这两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痕迹。 新知讲解 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个水杯,画出设计图。 设计图 成形图 新知讲解 陶泥 泥浆盆、海绵、割泥绳、 泥塑刀、牙刷、垫纸 新知讲解 泥浆盆、牙刷用于黏合泥条 海绵用来保持泥条的湿润 泥塑刀用来切削陶泥、修整陶器外形 割泥绳用来分割陶泥 新知讲解 取一块湿软的陶泥揉成球状。 如图。 1.炼泥 新知讲解 用割泥绳将其分割成两个半球。 如图。 1.炼泥 新知讲解 将这两个半球背对背压在一起。 如图。 1.炼泥 新知讲解 再揉成一个球。 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陶泥完全没有气泡。 如图。 1.炼泥 新知讲解 (1)炼泥又称“揉泥”,通过将陶泥反复揉搓,可排除其中的空气和杂质,调整泥料干湿度,使泥料既不开裂又不粘手,提高可塑性。 (2)整块陶泥揉好之后,要将其放置在塑料袋中密封,用的时候再取出,防止陶泥变硬变干。 新知讲解 取一块大小适当的陶泥,将泥团搓成细长的泥条。搓的时候可以将泥团平放在桌上,用掌心力量来回搓。 如图。 2.搓泥条 新知讲解 注意泥条要粗细均匀,尽量不要出现两头细、中间粗的情况。 每根泥条大约搓成50 cm为宜。 新知讲解 在转盘上放置好垫纸,取一根泥条,从中心开始盘成螺旋状的圆圈。 如图。 3.打底板 新知讲解 盘至适当大小后,截断泥条,用泥塑刀将螺旋圈表面的沟缝由边缘向中心处抹平,作为水杯的底部。 如图。 3.打底板 新知讲解 用牙刷蘸泥浆,湿润杯底边缘。 如图。 4.盘筑 新知讲解 将泥条沿杯底边缘―圈圈盘绕起来,一边盘绕―边轻压,用指力把泥条粘在一起。 如图。 4.盘筑 新知讲解 每盘绕一圈就湿润一次,每盘三四圈之后要用手轻轻压合,使上圈的泥条和下圈的泥条粘牢。 如图。 4.盘筑 新知讲解 (1)随着泥条越盘越高,底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可以等盘好的泥条稍微晾干一点再继续之后的盘筑,否则器物的下部容易塌陷。 (2)制作时注意陶泥的干湿度,泥条太干不容易黏合时可以用海绵蘸水进行湿润。 (3)泥条间的接头处可以略微重叠。 新知讲解 切泥条时,切口最好是45度左右倾斜切,这个可以增加切口面积,利于泥条粘贴。 为了将泥条搓的大小粗细一致,可以将泥块切成大小一致。 新知讲解 盘筑泥条到合适的高度后,将泥条截断。 如图。 5.抹平内壁 新知讲解 把内壁抹平。 如图。 5.抹平内壁 新知讲解 一般来说,实用型器具应该抹平内部,外部的泥条纹路可以保留。 如图。 5.抹平内壁 新知讲解 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