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37004

第16课 朱德的扁担(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643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朱德,扁担,1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第16课 朱德的扁担(第1课时)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初步了解时代背景,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初步了解时代背景,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新课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他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元帅之一,国家副主席朱德爷爷。 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爷爷的故事———《朱德的扁担》。 (1)字源识字:“朱”原意指树皮是红色的树,也用来指“红色”。 (2)“德”字可以用拆分的方法来进行识记:“双人旁,左边站,十、四、一、心靠右边”。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 阅读任务: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重点拼读,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____”线。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biǎn dān zhì wǔ shī jūn zhàn shì 扁 担 志 伍 师 军 战 士 教师点拨:“志、站、师、士”是翘舌音,“扁、担、军”是前鼻音,“志、伍、士、师”是整体认读音节。文中“扁担”的“担”是轻声。 ①带拼音的字让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认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2)出示新词。 zhū dé zé dí dǒu 朱 德 毛泽东 敌人 路陡 zhěng zhànɡ ténɡ liào jìnɡ 整夜整夜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①带拼音开火车读,指名认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3)识记生字 ①运用图片帮助学生识记。 借助“扁担”的图片,认识实物;借助革命领袖“朱德”“毛泽东”的照片认识人物。 ②组词、扩句拓展识记:如“志、伍、敌、仗”字,可组词“同志、队伍、敌人、打仗”,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 ③熟悉字加偏旁:走+阝=陡 冬+疒=疼 米+斗=料 ④猜谜语:“草下一句话,反文靠着它”———敬”字。 (4)让学生尝试给生字组词。 示例:扁担 志气 队伍 师长 军队 战士 (5)再读课文。 把这些字词还原到课文里,再来读一遍课文。 探究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经常和战士们( )。战士们把他的扁担( )。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 ( )”五个字。大家越发敬爱他了,也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学生:一起挑粮食 藏起来 朱德的扁担 探究三: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1.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了解井冈山当时的形势。 (1)教师:“会师”就是指队伍会合了,第1自然段里说哪两支队伍会合了? 学生:朱德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带领的队伍会合了。 指导朗读:两支队伍会合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所以我们要读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指名读,全班齐读。) (2)教师:喜悦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来看当时的形势。“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对形势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体会到了红军的处境很危险。 指导朗读:环境这么危险,“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进行强调,突出红军的危险和形势的严峻。(自己练读,全班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1)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红军战士们不忙着打仗,反而拿着扁担去挑粮。请你自由朗读第2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