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多少的关系,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初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长短、高矮、轻重、多少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大小、长短、轻重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大小、长短、轻重等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了解素材。 师:前段时间的清明节小假期,老师听咱们的父母说,咱们在家做了不少家务活呢!是吗?都做了什么家务呢? 预设1:扫地、收拾卫生预设2:拖地、洗碗、帮妈妈摘菜 师:咱班同学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妈妈的小帮手! 师:小强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他帮妈妈整理了这么多的衣物,现在,他们要把衣服整理到衣柜里,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提出问题。 师:谁能告诉同学们,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1:看到了两个衣柜,两条裤子,预设2:看到了大马和小马,还有两个花瓶,两个...... 师:小强不仅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他还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他看到衣柜里面的物品,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问题:哪条裤子长? 师:他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出示问题。图中的物品还可以比什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预设1:哪个花瓶重?预设2:哪个马大?预设3:哪个花瓶高?预设4:大马和小马哪个高?预设5:小强和妈妈,谁高谁矮? 师:同学们也都是善于动脑的小数学家,提出了这么多比一比的问题,那想不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把衣物放入衣橱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情境图,为后面的比较打下基础。 自主探索,学习方法 学习比较长短 猜一猜。 师:老师把我们提到问题先放到问题库里,先来研究一下小强提出的问题:“哪条裤子长?”谁会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我觉得蓝色裤子长一些,从裤腿看,蓝色裤子要长一些。预设2:我觉得红色裤子长一些,因为我看挂衣钩那里红色裤子挂得高。 预设3:我觉得两条裤子一样长,因为红色裤子挂得高,如果移下来可能和蓝色的裤子一样高。 比较验证,寻找方法。 师:到底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哪条裤子长呢?先自己想一想,(板书:长短)有想法了吗?那么现在把你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哪条裤子长?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师:哪个同学说一说哪条裤子长?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1:我一眼就看出蓝色的长。预设2:可以把两条裤子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对齐,比一比,发现蓝色裤子长。预设3:用尺子量一量分别有多长,就知道蓝色裤子长。预设4:用手一拃一拃的,量一量,发现了蓝色裤子长。 4.借助素材,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裤子拿不下来怎么办?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用纸条代替裤子,用粉色纸条代替粉色裤子,用蓝色纸条自己的猜测,在此过程中探究方法,体验方法,学习方法,总结方法,从而学习比较长短的常用方法。(二)学习比高矮、轻重 师:动物园逛完了,小强得回家继续帮妈妈整理衣物了,解决刚才的疑问了,我们从问题库里再找一个问题:哪个花瓶高?生:红的比蓝的高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1:用眼睛看出来的预设2:可以把俩瓶子放在同一个地面上进行比较。师:让两个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看另一端就可以比出高低了~ 师:小强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可不服气了,他要考考大家。练习:他跟小红比个子呢?谁高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