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563401

【案例分析】“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日期:2025-05-20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113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案例分析,感恩教育
  • cover
【案例分析】“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案 例 材 料 小吴,男,15岁,轻度脑瘫,就读于某培智学校初二年级。该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离异,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传统中国家庭观念让老人对唯一的孙子极其溺爱,包容他的一切,并极力满足他的要求,过度的溺爱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让小吴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基本礼貌缺乏,缺乏感恩意识及尊重他人的意识。因小吴行动稍有不便,班上同学有时会主动帮助他,但他却经常把一句“我才不需要傻子帮忙呢”挂在嘴边;面对老师的教育也毫不领情,常常报以一副“关你屁事,你凭什么管我”的漠然态度;与其奶奶沟通得知,他平时在家只要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砸东西,有时甚至会辱骂长辈。作为班主任,面对案例中的孩子,你会如何引导他,培养他的感恩意识? 案 例 分 析 1.问题分析: (1)父母离异、家中独子、留守儿童、缺失母爱以及爷爷奶奶的溺爱环境中长大。 (2)缺乏感恩意识、不讲礼貌、蔑视他人。 (3)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 2.具体做法: (1)家校共育:案例中小吴的种种表现和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有关。因此,我会和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密切联系,并提出建议,让他们对他多一点正面的积极的关爱,尤其是爸爸妈妈要抽时间陪陪小吴,谈谈心。其次,爷爷奶奶要摒弃旧有的溺爱小吴的观念,要适度满足,学会适度放手,积极鼓励小吴学会自理、参与家务活动,从而使他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叮嘱他爸爸在家里面要做好感恩、有礼貌礼貌的榜样,同时强调爷爷奶奶也要注意做好讲文明话、做到有礼貌这种榜样教育,让他耳濡目染,在家中积极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 (2)召开感恩教育班会课,利用大量事例介绍感恩的具体做法,并建议学生回家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感恩行为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3)设立班级“最美感恩大使”活动,设立奖项就是一份零食礼包(意在获得后又拿出和同学或家人一起分享)号召学生为家人服务,请家长录小视瓶、拍照、然后组织家长会,邀请班级科任老师、一起评一评谁是“最美感恩大使”,评价标准为谁做的最用心最认真,家长的体验反馈。 (4)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让学生体验团结带来的美好、让学生肯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 (5)观察小吴比较接受的同学,设置契机,让他成为小吴的好朋友,用朋友的力量感化小吴、帮助小吴、正面引导小吴。 (6)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如何表达自己情绪,学会克服、坚持、忍耐等。 3.首先需要改变家长溺爱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塑造有重要影响,班主任需要和家长沟通,改变教育方法,让父母多关心孩子,老人不能溺爱孩子,要坚持原则,如果学生有问题言行,家长要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不能任由学生发脾气。同时,教师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达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4.教师在日常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校和同学一起进行劳动,比如擦黑板扫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互相帮助,并表扬他们的行为,学会感恩别人的帮助。 5.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感恩教育,以正面事例感化,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6.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活动,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让学生做感谢的事情,给爸爸泡茶,为妈妈捏肩膀,通过亲身体验,从真实的感知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让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表达在感恩活动的感受。以照片形式记录下来,在班会课表扬他的行为,让其他同学学习,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强化他的感恩行为。 培养感恩,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进行,同时,这也不是只关乎学校或者家庭任一方的责任,而是要多方合作,共同去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恩之情,培养感恩意识。从案例上看,该学生感恩意识的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