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图画文章》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习用小图形替换部分文字,学习创作一篇“图画”文章的方法。在美术活动中感受文字魅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欣赏能力。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能够清晰的找到哪些字适合全部替换,哪些字适合局部替换,以及图画替换文字后语意的一贯性、美观性和创造性。 学生怎么学: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掌握文字替换方法并完成练习。 (二)教材分析 《图画文章》是湖南美术-出卷网-五年级下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用图文结合的文章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配上图画的文章,更富有个性,能烘托气氛,增加乐趣,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基于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能力的考虑,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小图形替换部分文字,创作一篇“图画”文章,以及给日记 、作文配上图画。本课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情感观念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造型绘画能力,对于文字和图画之间的联系,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转换,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太大障碍,所以,学习活动一的学习方式容易理解,不会有大的学习活动困难,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很清晰的找到哪些字适合全部替换,哪些字适合局部替换,以及图画替换文字后语意的一贯性、美观性和创造性。 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习用图画美化文章的方法; 大胆想象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文字魅力,提高对文字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来表现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文字替换所使用的图形能够形象生动的表情达意。 评估任务 1.完成用图画美化文章的方法; 2.学会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3.能口头表述自己在美术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文字魅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图文结合的古诗《画》,提问:这首古诗和你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导出并板书课题:图画文章 (二)欣赏探究 1.察发现环节,教师出示《地书》,请学生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它。 2.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图案? (如: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工地的施工标志,商场里就餐区、洗手间的指示标志等。) 3.欣赏这两张贺兰山岩画图片,说一说图片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小结:宁夏贺兰山崖石上凿刻的众多人面像图案和动物图案,表现了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游牧狩猎、繁衍生息和劳动创造的场景。原始先民曾用图画和符号形象地记录他们的劳动生活.我们则用图画和符号装点文章,传递别样的温馨情感。 (三)方法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学校的运动会海报,说一说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海报有什么不同? 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打扮”文章 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图案来代替呢? 学生:图文结合,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图形代替。 a.同学们想一想用图形代替的文字都有什么特点?(名词) b.请同学来回答下面这些文字哪些可以用图形代替? 小结:,一般来说,名词类的字词较适合用图案代替,一部分的形容词和动词也可以用图案来代替,而不会让人误解语义。选择的文字特征明显,图形简洁准确。 2.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尝试用小图形替换合适的词和字 。 (我的心愿 铃儿响叮当)学生练习。 3.同一个字可以局部打扮,也可以整个变化。如:心。 4.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创作“图画文章”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用特征明显的图案替换文字,语意一目了然。文字书写工整。图形大小适中、一致。在文章的周围可以适当添画,进行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