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72337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教案(共3课时打包)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859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七(第3课时) 1.借助拼音把谚语读正确、流利,并背诵。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1.借助拼音把谚语读正确、流利,并背诵。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借助拼音把谚语读正确、流利,并背诵。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的国家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谚语”就是其中一项。谚语,跟成语类似,但口语性更强,也通俗易懂,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子,比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笨鸟先飞”等。你还知道哪些谚语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谚语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今天我一起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谚语,说说它们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学习“日积月累”。 1.读准谚语。 教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几句谚语。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谚语。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点名朗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音。尤其注意“栽、乘、行、足、竿、更、进”等字的发音。 (4)同桌拍手读。 (5)男女生对读。 2.领悟谚语的意思。 教师:这四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2)教师讲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做事,后人受益,或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已有成就,要争取更大的进步。 3.举例理解,背诵谚语。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你能把它们和这四句谚语对应上吗? 出示句子: ①先辈们的艰苦奋斗,让我们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 ②轩轩这次的生字书写得了良好,他认为自己要再接再厉。 ③亮亮因为努力练习跳绳,所以他在这次跳绳测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④妈妈带我去爬山。望着那么高的山,我真想放弃。妈妈说:“别想着山有多高,迈出第一步很重要。” (1)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分享。 预设: 学生1:第一个句子对应的谚语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学生2:第二个句子对应的谚语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生3:第三个句子对应的谚语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学生4:第四个句子对应的谚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熟读谚语,借助其意思背诵谚语。 (二)探究二:学习“和大人一起读”。 1.多形式朗读。 教师:读书能使我们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猴子捞月亮》,然后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范读。 (2)学生开火车接力读。 (3)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 (4)教师选小组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2.分享和大人一起读的收获。 教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这个小故事,完成了自己的阅读卡。现在我们按照阅读卡上的内容,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吧。 《猴子捞月亮》阅读卡 我的阅读时间 我的阅读地点 我家的角色分配 老猴子:_____ 大猴子:_____ 小猴子:_____ 我觉得有趣的地方 我的问题 大人的解答 (学生按照阅读卡自由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设置一起读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读书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谚语,还分享了读书的收获和快乐,感受了故事的趣味。 课后任务 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谚语,再搜集几句谚语。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 1.能区分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正确书写。 2.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1.能区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