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一课 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民法 1.早市买菜时明明给了钱,菜贩硬说没给钱; 2.坐车上班司机紧急刹车,头被撞得鲜血直流,司售人员说责任不在他们; 3.自己的照片被人摆在照相馆的广告栏里,照相馆负责人说应该感谢他们; 4.给自己手机存钱,但号码错了,钱到了别人的账户里,请求退还钱款,却遭到拒绝; ……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民法 民法:调整民事活动的法律 。 民事法律关系: 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权利:人们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民法保护的权利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民法的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原则; 第三、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第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第五、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首要原则、核心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主体地位平等,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平等,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事主体 自然人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法确认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自然人的民事能力分为三大类: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两类:一类是年满 18周岁的自然人,一类是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可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进行。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均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法人的基本条件 1.必须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只有具备法人条件的社会组织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民事权利 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违约责任 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 是指由民法规定的侵权行为人对其不法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所有权、人身权的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人合法权益。我们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