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7724

6《画》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38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画 第二课时 教案 班级:_____ 课时:_____ 课型:_____ 一、学情分析 《画》这首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重点要借助插图引发学生想象,在想象和交流中感知诗中内容,在反复诵读和体验中感知古诗意境,进而感受古诗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味。背诵古诗。 2.展开想象,诗中描绘的山水画景色,感受图文的意境。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理解内容。借助插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温故知新 巩固基础】 1.游戏巩固: (1)复习生字,读准字音。 (2)复习反义词:说说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来—去 有—无 高—低 远—近 冷—热 2.内容回顾:思考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板块 【精读诗歌 理解内容】 1.景色特点: 小组讨论,说说诗中有什么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色分明 流水无声 花开四季 鸟不怕人 2.诗句解析: (1)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①释义: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颜色,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②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 ③诵读古诗,思考:圈画的词语有怎样的关系。 意思相对:远近 山水 有无 声色 ④对比联系:你眼中的大自然是怎样的? 诗人看到的画中的景色是怎样的? (2)原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①释义:春天过去了,可花还在盛开,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②找出古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 明确: 来———去 花———鸟 ③对比联系:本该在春季后凋谢的花儿,为什么还在盛开?(现实中:凋谢的花朵、被惊动的鸟儿) 诗人看的是画中的景色。 3.诗歌改写:根据生活所见,尝试改写古诗。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还惊。 第三板块 【诵读诗歌 知识延伸】 1.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音与节奏。 (2)小组合作读诗,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3)尝试背诵。 2.多种形式背诵。 3.拓展延伸:猜一猜 (1)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提起八卦阵,活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2)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具(谜底:风筝) 第四板块 【师生总结 课堂归纳】 1.我的收获: (1)古诗抓住山、水、花、鸟等景物特点描写,描绘了一幅山水画。 (2)我背诵古诗的方法是:抓住古诗景物特点背诵、抓住反义词背诵。 (3)交流:我知道的诗谜有_____。 第五板块 【随堂小测 提升素养】 1.圈出句子中的反义词。 (1)小鸟在树上,小明在树下。 (2)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来了。 (3)小草无声地钻出地面,看到身边有几朵漂亮的野花。 圈:上、下;走、来;无、有 2.选字填空。(山 鸟 花 水 近 远) 远看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语境演练。 一处景色,远近有名;山清水秀,还有鸟鸣。 声音清脆,引人倾听,无人不喜,来去尽兴。 第六板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第七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1.尝试将你看到的景色作一首小诗,诵读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诗谜,和爸爸妈妈一起猜一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