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7756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50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教案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 课时:_____ 课型:_____ 一、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主要让学生学习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借助儿歌,巩固已学习的方位词。 “展示台”出示了5幅插图,列举生活当中常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识字的成果。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的节选内容。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目标 1.完成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训练。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中月亮的特点。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朗读儿歌,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想象力。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趣味,了解更多动物的运动方式。 四、教学过程 第三板块 【日积月累】 1.走近诗人: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自主读诗: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巡查,随机指导。 提示:注意朗读节奏及个别发音。 明确:镜、青属于后鼻音 3.朗读思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教师: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当成了什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圆月———白玉盘 呼作:称作、叫作 教师:为什么诗人会把月亮称为“白玉盘”呢? (1)形状———圆 (2)颜色———白 教师:诗人还觉得月亮像什么? 圆月———仙镜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端:指东西的顶部、头 4.课外拓展:观看视频《变化多端的月亮》,了解月相变化。 5.思考讨论: 教师:在你眼里,月亮还像什么? 圆圆的月亮像:珍珠 气球 水晶球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香蕉 眉毛 6.诗句理解: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7.古诗鉴赏: 古诗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新颖有趣,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8.熟读成诵: 分小组朗读并背诵课文,随机提问。 教师:同桌间比一比,看看谁更快背出来! 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 又疑瑶台镜, 。 9.课外拓展: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四板块 【和大人一起读】 1.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结合图片,理解内容,提升朗读能力。 2.我发现: 引导学生了解、发现诗歌表现形式,总结动物运动方式。 教师: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 明确:儿歌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飞、跑、游是动物的运动方式。 3.同桌互读: 以问答的形式,同桌互读。 阅读提示:注意区分问和答的语气。 4.小组讨论: 这首儿歌分为 小节,用 的形式告诉了我们 、 、 的运动方式。 明确:3 一问一答 鸟儿 马儿 鱼儿 5.课外拓展: 结合课本内容,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相关知识。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呢? 爬:乌龟 蜗牛 毛毛虫 飞:蝴蝶 蜻蜓 蜜蜂 走:大象 骆驼 牛 跳:兔子 青蛙 蚂蚱 6.小组挑战: 仿照儿歌的形式进行填写,并朗读,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1)谁会 ? 会 。 怎样 ? 。 明确:爬 虫 爬 虫儿 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2)谁会 ? 会 。 怎样 ? 。 明确:跳 兔子 跳 兔子 跳 四条腿儿蹦蹦跳 7.连一连: 进行连线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马儿 飞 兔子 爬 鱼儿 跑 乌龟 走 鸟儿 游 骆驼 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