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11784

2023年九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议论文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含解析)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68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论证,议论文,道理,方法,2023年,专练
  • cover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共19题) 一、复合题(共19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三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对第③段文字相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强调了亲自调查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有时不能亲自了解事实的遗憾。 B.这段文字使用了举例论证。 C.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的作用。 D.“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对第⑤段“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一句的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A.那本书才真正被自己占有,不是别人的书。 B.那本书才真正为自己服务,成为自己的书。 C.那本书才真正符合自己的心意,书中的知识才能被自己所接受。 D.那本书才真正读通学懂,书中的知识才真正被自己所掌握。 (3) 对第⑥段文字相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2)(3)(4)(5)四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B.第(2)(3)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C.第(7)(8)句,从正面举例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成就大学问。 D.(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