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洛阳诗韵 叶文玲 教学目标 CONTENTS 壹 贰 叁 理清作者的思路 理解作者对洛阳的感情 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洛阳原名雒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 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政权也建都于此。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汉明帝时建白马寺,为我国最早的佛寺。) 导入新课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1957年毕业于楚门镇中学,1963年迁居河南郑州。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出版小说集多种:《我的“长生果”》《无花果》《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 作家介绍 《洛阳诗韵》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解题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l一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第6一15自然段)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整体感知 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作者曾长期工作在河南,对中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深入分析 朗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回答: 1、第一自然段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2自然段,用什么修辞,交代了洛阳的地理位置? 比喻。“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深入分析 朗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回答: 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和动人,接下来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并还洛阳以本来面目。“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深入分析 朗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回答: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并说出其作用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抄录古句,慰勉兄长,似可作“机遇和亲缘”的解释;但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文化中心。而下文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非指经济而指文化。因此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很清楚,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深入分析 朗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第四、五自然段,回答: 4、写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层次(第6自然段)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第二层次(第7—8自然段)写洛阳古 第三层次(第9。自然段)写洛阳美 第四层次(第10自然段)写洛阳绝 第五层(第11—15自然段)写洛阳奇 深入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