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20394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阶段综合测评(共打包6份) - (解析版+原卷版)

日期:2024-06-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3052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测评,解析,6份,打包,阶段
    阶段综合测评(一)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在多种文献中均有记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齐民要术》中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 ②《北山酒经》中记载:“每坛加蜡三钱,竹叶五片,隔水煮开,乘热灌封坛口。” ③《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二十三种利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其经历的三个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酒化→醋化。 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 A.①介绍的是泡菜制作,配制盐水要煮沸冷却后使用,且盐度不宜过大 B.②中每坛加蜡隔水煮开,乘热灌封坛口有助于陈酒的储藏 C.③中从酒化到醋化的过程需要移至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 D.④中发酵产腐乳用的豆腐坯属固体培养基,不需对其进行严格灭菌 C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①介绍的是泡菜制作技术,配制的盐水要煮沸冷却后使用,以杀灭盐水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同时盐水的盐度不宜过大,避免使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大量失水而死亡,A正确;根据题干分析可知,②中加热杀菌保存酒液的原理和方法,与酿酒中普遍使用的巴氏消毒法基本相同,都是采用了低温加热处理的方法,有助于陈酒的储藏,B正确;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而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所以③中从酒化到醋化的过程需要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进行,同时需要通氧,C错误;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固体培养基,腐乳制作时主要利用的是空气中的毛霉,接种时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D正确。] 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 B.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C.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进行消毒或灭菌 D.对发酵产物的检测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B [在精选葡萄后应先冲洗1~2次,然后除去枝梗,原因是要除去污垢,但不能洗去附着在表面的酵母菌,若先除去枝梗会造成汁液流失,增加被污染的概率。在酒精发酵时,一定要对器具消毒,以免杂菌污染和危害酵母菌的作用,影响酒的品质。检测的发酵产物是酒精,应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进行。]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起作用 C.发酵过程需要有氧环境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D [随着泡菜发酵过程的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此外,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的发酵可改善产品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乳酸发酵需要无氧环境。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的环境。] 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C [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发酵早期的气泡是某些酵母菌活动产生的CO2。] 5.关于制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发酵条件的控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 B.用清水冲洗葡萄除去污物,应反复多次冲洗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 d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 B [酵母菌进行发酵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