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9019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7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25481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课外,PPT,47张,课件,诵读
  • cover
(课件网) 秋词(其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秋词》(其一)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运动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秋词》(其一)就是诗人被贬朗州时写的。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朗读诗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清冷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中。 古今对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诗歌解读 后两句作者推出“秋日胜春朝”的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分析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 诗中一个“排”字,蕴含着深意。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赞颂了秋的美好,并借对白鹤排云而上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主旨归纳 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次句直接表明诗人对秋日的态度———秋天胜过春天。由此可知,诗人是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天的,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意识的一个有力挑战。第三句中的“排”字写出了一种精神,突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第四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景,诗人心中的诗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蓝天了。 重点赏析 其他关于秋天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拓展积累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夜雨寄北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有《李义山诗集》。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抒情绝句。 夜雨寄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