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659867

乘法分配律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乘法,分配律,教案,教版,四年级,上册
  • cover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 些计算简便。 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而理解乘法分配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乘法分配律的价值,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这是哪里?(肯德鸡餐厅) 鸡翅每份9元,薯条每份6元,各买4份,一共要付多少元? 2、出示两种不同的算式: 第一种:(9+6)×4 9+6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 15×4 = 60(元) 第二种:9×4+6×4 9×4表示什么?6×4表示什么? = 36+24 = 60(元) 两种不同的算法,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这两个式子可以用“=”连起来。 板书:(9+6)×4=9×4+6×4 2、出示:长方形图 (单位:m) 55 10 30 (1)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变长了,宽没变。) 你会计算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吗? (2)学生尝试计算 (3)交流,媒体出示两种不同算法。 第一种:(55+10)×30 55+15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 =65×30 =1950( m2) 第二种: 55×30+10×30 55×30表示什么?10×30表示什么 =1650+300 =1950( m2 ) 两种不同的解法,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这两个式子也能用“=”连起来。 (55+10)×30=55×30+10×30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具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把自己举的例子写在练习本上。 谁来说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字母式子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 板书:(a+b)×c=a×c+b×c(板书) 让我们再验证一下。把长方形中的相关数据换成字母(分别是a、b、c),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两种不同的算法吗? 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既有字母表达式,它也可以用文字来表述,可以怎么说呢?(同桌说说悄悄话)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 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述比较长,一般我们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呢?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这句话反过来说可以吗?所以这个等式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三、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填一填: (1)(25+20)×8 = × + × ( 配上图示) (2)25×4+75×4 =( + )○ 4 (3)(■+●) ×★ = ○ + ○ 已知(■+●) ×★=36,如果■×★=24,那么●×★=( ) 2、试一试 (40-2) ×25 = × - × 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配上图示) 可见,乘法不仅对加法有分配律,对减法也有分配律。 a ×(b-c)= ○ ○ ○ 3、选一选 (1)(22-17)×35的简便算法是( ) A、22×35-22×17 B、22×35-17×35 (2)25×21+19×25=25×(21+19)运用了(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3)8×(125×9)的简便算法是( ) A、8×125×9 B、(8×125)×(8×9) 三、探索发展,升华规律 说一说 在下面的场景中,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1)5个3加3个3 (2)两位数乘法的竖式 12×14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