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7121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01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届,答案,效果,表达,修辞,手法
  • cover
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追电视剧《狂飙》。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一路狂飙。 该剧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政法系统进步,黑恶势力在人情社会中崛起,在法治社会中覆灭,最终被一网打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社会的摔打,经历了良心的拷问。创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抽丝剥茧地讲述黑恶势力不断攀附权贵,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前仆后继,与黑恶势力搏击到底的经历,彰显出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更昭示着弊绝风清的治国盛景已然到来,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他们身上都带着各自的社会身份特点与个人生活痕迹,无论是发型着装还是行为动作,都极其自然、贴合,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剧作营造了丰厚的、多层次的戏剧场景,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1.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叹为观止。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彰显了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各类图书典籍和具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器物等,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据人民教育-出卷网-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该-出卷网-的历套教材,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而“是人”却很少见。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锱铢必较”呢?当然有必要。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传播中,以讹传讹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