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2158

1.1《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课课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89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下册,解析,课课,单元,第一,必修
  • cover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氓》课课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非,不是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爽快,干脆 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 2.下列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评卷人得分 二、小阅读-课内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评卷人得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鏐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 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材料二: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