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7356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作文解析及范文示例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3次 大小:161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2023年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作文解析及范文示例 【原题回放】 七、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不少于700字。(50分) ①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认为:“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以后,他们自然会造出仪器来解答自己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审题解析】 导语中核心词汇是“问题”,先后出现了5次,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词语,无疑是我们讨论的核心。就导语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就不会跑题,对问题自问自答,就构成了我们写作的内容。 导语中的前两句话,意思是说问题在知识产生、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列举伽利略、牛顿的事例,用反问的语气进行了强调。最后一句话,从反面表明,如果脑子里没有问题意识,实验和阅读都将成为无用功。 显而易见,导语强调了在学习、科学实验过程中,有“问题”的重要性。据此,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到底能带来什么?为什么人们通常没有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了问题是否就能带来成果?如何产生真正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有什么现实价值? 【范文示例】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广阔,一个好问题能引出层层回答,能激发数十年对答案的寻找,能产生全新的探索领域,能促进根深蒂固的观念发生改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也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义的是问号。科学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发明、发现,在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将宇宙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学说,开实验科学之先河;爱因斯坦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提出相对论,颠覆了我们的“时空”概念…… 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否就意味着能产生积极成果?并不一定!关键在于该问题是否属于真正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有的问题流于表面,甚至提出了伪命题。因此,我们要理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德鲁克先生说过,人们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只强调寻找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要寻找真正的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完全依赖于前面提出问题的成果。 那么,如何能找到真正的问题呢? 走入自然,探究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不断深挖“为什么”,有助于探寻到事物的本质。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人,他们聪明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注重从小培养“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向孩子提问,让孩子提问,让孩子追寻事物的本质。 真正问题的提出,离不开敢于对权威的大胆质疑勇气。笛卡尔说,一切感官获取的知识都是可以怀疑的,唯有怀疑本身不可怀疑。实践证明,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科学发现之母。地质学家李四光不盲从权威,对“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一学界定论提出相反看法,改写了中国地质学历史。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亦如此,“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不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了新的问题,在图书馆读了再多的书,只会让自己的头脑沦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读贵有疑,多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