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9467

第1章 认识细胞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261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章,认识,细胞,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章 认识细胞 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2.辨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 3.说出病毒的结构与代谢特点。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内容,评价细胞学说的意义。 一 二 三 四 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是与其所在位置和功能相适应的。 一 二 三 四 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 1.真核细胞有由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还含有许多由膜包被的其他复杂结构。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就是真核生物,除动植物外还包括真菌和原生生物。 2.原核细胞一般非常微小,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数具有细胞壁;遗传物质没有核被膜包被,分布在细胞质中的特定区域,该区域叫作拟核。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蓝细菌和细菌是两种重要的原核生物类群。前者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后者多数是异养生物,从有机物中获得碳源和能量,少数是自养生物。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吗 提示:不一定。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但不是原核细胞。 一 二 三 四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寄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并繁殖后代。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种类有很强的选择性,根据病毒的宿主细胞,可把病毒分为哪几类 提示:细菌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一 二 三 四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命名细胞,荷兰人列文虎克最早观察、研究、记录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创立 (1)建立并完善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 (2)主要内容: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细胞学的兴起,意味着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已由器官层次进入到细胞层次。这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一 二 四 三 四、对细胞的深入探索 1.细胞学显微水平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2.细胞学发展的亚显微水平时期:科学家利用新的工具(如电子显微镜)和新的技术,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3.细胞学发展的分子水平时期:一些细胞学家开始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细胞代谢、遗传、免疫以及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分子结构等方面都有重大发现。 1 2 3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 1 2 3 (1)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光路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放大形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形成倒立的虚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仅指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或体积。 1 2 3 (3)镜头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①区分目镜与物镜的方法:目镜直接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物镜需拧在转换器上,有螺纹。 ②放大倍数与长度的关系 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距载玻片越近。 b.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1 2 3 (4)视野中物像与标本移动方向的关系 如果视野中的某物像位于左下方,若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因为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5)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比较 1 2 3 (6)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疑难点 ①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