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9786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分层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604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9,答案,版含,Word,分层,课时
  • cover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在一个健康的人体中,下列成分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心室腔内的血浆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2.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中化学物质种类与血浆相似 B.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或血浆 C.淋巴管的管壁通透性变大利于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3.接种新冠病毒加强针疫苗时需要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浆 知识点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中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b为血浆,则c为淋巴液 B.肌肉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药物在a、b、c中都可出现 C.补充人血清白蛋白来治疗水肿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通常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 5.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Ⅳ分别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由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知识点3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6.科研团队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NaOH后的pH。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的量 B.清水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 C.加入NaOH后,血浆的pH变化趋势与缓冲'液的相似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 7.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中加入血浆,乙中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中各滴入等量的稀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检测pH。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匀,确保pH检测结果准确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pH稳定不变 8.如图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CO2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组织液和血浆 B.Hb能维持红细胞内pH的相对稳定 C.出红细胞的同时进入红细胞,可维持离子平衡 D.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9.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pH起调节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浓度,因而具有一定的渗透压。下列有关内环境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B.内环境中的溶液渗透压越高,越有利于细胞进行代谢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