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36490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98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2024届,高考,复习,语用,训练
  • cover
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时期,因“乌台诗案”,苏轼被一贬再贬,数度转徙,像他在一首词中所说的那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直至被贬到当时极为荒凉的海南岛,“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 去宜州赴任的路上,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师生二人相见, 感慨万千,于是在路边的一个小摊上一同吃面条,不用说,路边小摊上的面条好吃不到哪里去。心事重重的黄庭坚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 。而苏轼呢,三下五除二, 风卷残云 般很快把面条吃完了。他望了望愁容满面的黄庭坚,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而去。 苏轼屡遭贬谪,一生坎坷,却乐观处世,再多的苦,再大的难,在他看来都如清风拂面;而黄庭坚呢,初次品尝屈辱之苦,感受跌落之痛,自然长吁短叹,难以消受,消极悲观。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当苦难这碗粗粝的“面条”摆在我们面前时,是像黄庭坚一样细细咀嚼它,还是像苏轼一样快速吃完呢?苦难像黄连越嚼越苦,不妨学一学苏轼的“不嚼面”人生,淡然处之,与其在原地和它纠结,还不如速战速决,赶紧突出“重围”,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判定并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末,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千篇一律写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的鸟儿太朴实无华,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真要把所有的青春孤注一掷,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 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太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株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不存芥蒂的默契。你会珍惜吗?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科学现象,我们觉得司空见惯,再正常不过了,可当被问及背后的原因时,往往答不上来,究其根本,主要是缺乏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知识是我们必备的科学素养,它可以让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所生活的世界。当遇到一个新的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追根溯源,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了解它背后的规律,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才会处理得游刃有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浩瀚的宇宙就如一个巨大的盲盒,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奥秘,让我们以一种科学的眼光、严谨的态度去探索、体验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小说首先是小说,小说就要塑造人物形象,就要交代故事情节,就要注意语言修辞。如果我们把对主题的解读视作解决鲁迅小说的唯一或基础,那么鲁迅小说具有的魅力就会 烟消云散,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不是不喜欢鲁迅小说,而是不喜欢我们教的鲁迅小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