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1086

9.2《项脊轩志》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889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项脊轩志,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体会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教材分析 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学情分析 学生已进行过一课时的文言现象探究,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自主梳理出本课文言现象,已经具备进一步研讨作品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审美追求与写作技法的基础。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项脊轩志》孝长思亲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重难点析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每一种文化都指望建筑能够承载并且延续信息,以及作为生命的纽带存在。” 百年老屋项脊轩也衔接着归有光的精神纽带,今天我们就走进 “项脊轩”这座建筑,从《项脊轩志》中,我们能读出归有光什么样的家园记忆呢? 2 任务设置 主问题:项脊轩对归有光来说是怎样的一座建筑? 3 学生活动 活动一 自主梳理 1. 这是怎样的一间书斋?修葺前后有何变化? 2.归氏一族发生了什么变故?呈现出什么样的败落之相?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杂乱、无序、隔膜) “吾家读书久不效”(衰微) 3. 归有光笔下三位亲人是怎样的形象?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本完成表格梳理。 活动二 讨论分享 讨论问题:从写书斋到写家族,再到写亲人,散文的不同部分中,项脊轩对作者来说有怎样不同的意义? 学习支架1: 观察文中所写项脊轩中陈设,你能感觉到主人归有光的哪些人格特征? 明确: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此句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写书房外部环境,更写出轩中幽静气氛。写出了作者的读书之乐,项脊轩象征着士大夫的学识与操守。 学习支架2: 蒲松龄:聊斋———摆茶水请路人讲故事;纪晓岚:阅微草堂———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梁启超:饮冰室———《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宋朝时住在太仓县的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题名为“项脊轩”,表示不忘所宗。归氏在昆山是百年望族,洪武年间,归氏家族六世之坟墓在焉,甚至有县官印不如归家信之说。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明确: 项脊轩是百年老屋,曾是归氏家族聚居之地,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家门衰微,人心离散。项脊轩的凋败象征着归氏家族的衰微。 学习支架3: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原文删去部分,位于“殆有神护者”后的结尾;自此以上内容写于作者十九岁) “庭有枇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