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5537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原文表达效果好(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242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
  • cover
语用专题训练--原文表达效果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海就像真的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它澄碧一色,无边无际。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草芥,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享受优雅,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数抛掷时光的游戏,而自己还深感欣慰。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书目,以防止在阅读领域里价值观迷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启蒙的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已经自立,阅读成了他们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选择的重任主要靠自己来完成。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好书,就要细细品味。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不难理解,却不易做到,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少时老师说必须读,到了中年发觉某本名著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就有权选择拒绝阅读。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旦跳入其间,你便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泅不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三老瘪”———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的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撒蒺藜。一旦他发觉有人偷瓜时,跳下床铺,脚一着鞋,就被扎得龇牙咧嘴,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叫骂声中,我们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西瓜像小狗獾似地跑远了。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过年了,北方的年节比南方要隆重得多,每一辆大车上都捎带着年货。这中间,最撩人的还是那大红大绿的年画。当然,是杨柳青的年画。 其实,和天津的杨柳青一样,苏州的桃花坞,也是年画的产地。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条街,而杨柳青则是大运河畔的一座小镇。苏州是江南名城,其文化积淀有如一幅色调古朴且花形繁复的软缎,几乎可以让人陷溺的。桃花坞的年画只是这幅软缎上的一个点缀。但杨柳青就不同了,一座弹九小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 桃花坞年画那民间情调中便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画的风格。中国的文人画特别是吴门画派崇尚的是一种笔意娟静的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体现在年画中,就像有人说的,桃花坞年画好比江南少女用樱桃小口品咂的梅子,越品越有味。而杨柳青地当天子脚下,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能不对民间有所借鉴。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浓墨重彩。于是又有人说: 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