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85891

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白居易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5次 大小:416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白居易
  • cover
(课件网) 人物素材———白居易 高考作文专题 学习目标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 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7] 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政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平经历 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 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期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 人物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人物成就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 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写汉诗,当时渤海国的人见到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人物成就 经典名句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关键词? 1.锲而不舍 2.天资聪颖 3.文人傲骨 4.知音难觅 5.勤奋好学 6.积极乐观 7.勇于创新 8.责任担当 9.直言不讳 10.厚积薄发 11.珍惜时间 12.兼济天下 作文素材 锲而不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王”之称。他刚出生不久,家乡就爆发了战争,为了避难,父亲将他送到了乡下。白居易就在山村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好在他聪明过人,又极为刻苦,每天夜以继日地学习,从没有丝毫懈怠,读书读得口舌生疮,练字练到手指生茧。明明还正值青春年华,却因为长期苦读把头发都熬白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就难以行至千里;没有涓涓细流的汇聚,就不能成就江海。求学之路漫长,唯有珍惜光阴、锲而不舍,才能满载而归。 作文素材 天资聪颖 年少时,白居易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据传,不过六七个月大,当乳母指着“之”“无”等字教他认字,他竟将这些字牢记于心,旁人问起,均能正确指认。五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