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01289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55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西欧,经济,会的,发展,同步
  • cover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西欧许多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  ) A.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发动起义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2.(2023河北张家口桥西期中)下列有关“租地农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B.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会推向市场 C.富裕农民逐渐将土地集中起来 D.农民和农场主有人身依附关系 3.(2022江苏南通中考)13世纪以来,欧洲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让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这说明当时社会生产中 (  ) A.封君封臣关系确立 B.自然经济得到发展 C.雇佣关系已经产生 D.失业现象极为严重 4.【唯物史观】14世纪,英国受疾病影响的地区劳动力短缺,部分领主出钱雇用其他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租地农场主阶层。这种转变表明英国 (  ) A.封建庄园经济开始盛行 B.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C.农场主取得了政治权利 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5.(2023北京丰台期末)14世纪意大利的毛纺织行业中,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多道工序。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 A.西欧庄园 B.手工工场 C.垦殖运动 D.精耕细作 知识点2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6.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包括 (  ) A.农奴、贫困农民 B.富裕农民、骑士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7.【历史解释】“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还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材料表明 (  ) A.城市的封建势力受到较大冲击 B.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欧国家形成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富裕 D.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能力提升全练 8.【因果联系】(2022山东东营中考,20,★)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时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9.(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10.(2022山东莱芜张家洼二中模拟,13,★★)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  ) 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1.【新情境·知识竞赛】(2023山东高青青城初中期末,6,★★)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其中包括“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等内容。他们此次竞赛的主题是 (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西欧基督教兴起 D.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发展 12.【历史解释】(2023河南偃师一模,8,★★)据记载,英国纽伯里的手工工场有200名织工织布,并有200名学徒在帮工,100名妇女负责梳理羊毛,200名少女在照看纺车,拣选羊毛则是由150名儿童去做。呢绒一经织好,立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饰工人手里。材料说明手工工场 (  ) A.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C.工场生产技术水平高超 D.生产集中,分工明确 史料拓展全练 拓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3.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一屋宽且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