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1577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乘车》说课稿 (共3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548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3张,课稿,乘车,第八,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时《乘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单元第七课时《乘车》。本课旨在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故而要让同学们清晰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画一画,填一填。 2.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 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连加。 师:看!汽车到了“三家店”站,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车上有2人。 有3人从前门上车。 有2人从后门上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了,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 连减。 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这辆汽车上有8人。 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车上还剩多少人 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即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再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 加减混合运算。 同学们,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