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7007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1《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1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下册,谏逐客书,11.1,单元,第五
  • cover
《谏逐客书》:交际语境写作的典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针对具体对象的说理艺术,熟练掌握交际语境写作七要素理论。 2.运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分析其它文章,并学会运用该理论指导自身写作。 【教学重难点】 以本文为例,掌握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交际语境写作定义。 交际语境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向。写作的根本目标是交流,交流的领域是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语境下有意义的交流。 交际语境写作涉及七要素:话题、情境、作者、读者、目的、内容、文辞。交际语境写作,是“作者”围绕“话题”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运用“文辞”组织相关“内容”影响“读者”从而达成“目的”的活动。 交际语境写作七个必备要素:话题、情境、作者、读者、目的、内容、文辞。 二、结合《谏逐客书》分析交际写作七要素的运用。 本文是“作者”李斯在被驱逐的“情境”下,围绕“秦国要不要逐客”的话题,运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反复对比、层层深化的“文辞”阐释历史上客卿对秦国强大的重要性、现实中秦国对国外的依赖、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等“内容”,从而最终达到让秦王收回逐客令的“目的”。 1.话题 (1)话题解决“谈论什么”或“写什么”的问题,它解决写作的方向性、范围性问题。话题是谈论的题目或主题,是谈论的中心。 (2)《谏逐客书》:“秦国要不要逐客”或“秦国逐客利与弊”。 2.情境 (1)情境解决“什么情形下写”的问题。不同情境下,同一话题写出来是不一样的。 (2)《谏逐客书》: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情被发觉后,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3.作者 (1)作者解决“谁来写”的问题。写作就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作者的身份、修养等直接影响到写作。 (2)《谏逐客书》:李斯,楚国上蔡人,时为秦王嬴政所任客卿,在逐客令的驱逐行列。(不能违抗法令的臣子) 4.读者 (1)读者解决“写给谁”的问题。读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者要说什么、怎么说。 (2)《谏逐客书》:已经下达了逐客令的秦王嬴政(要对方承认错误,收回成命),他关心国家安危,有称霸的雄心。 5.目的 (1)目的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好的文章是围绕目的达成而展开的。 (2)《谏逐客书》:在既定情境下,目的具有多样性的空间。李斯可以请求秦王收回逐客令,不要逐客,这是一个目的;也可以请求秦王,对客卿要区分对待,有些人是可以驱逐的,但有些人不能驱逐,这也是一个目的;甚至还可以请求秦王特殊开恩,只要不驱逐自己就行,这也是一个目的。从实际来看,他选择的是第一种,即打动秦王、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不要逐客。 6.内容 (1)内容解决为达成目的“具体写什么”的问题。内容是为目的服务的,目的决定内容。另一方面,内容要符合读者的需要,读者决定内容。 (2)《谏逐客书》: 目的决定内容。《谏逐客书》选择了下面一些内容。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物品,都来自诸侯各国。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再进一步证明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使秦王明白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读者决定内容。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将过错推给秦国的吏,避免将矛头指向君王,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以秦国大业为重,抓住秦王急于成就帝业的心理。 7.文辞 (1)文辞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不仅包括了文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