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8721

2024届高三语文暑假作业8(含答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35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届,高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 cover
高三语文作业(五)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耳。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诏散骑常侍刘卲作考课法。 卲作《都官考课法》,诏下百官议。司隶校尉崔林曰:“夫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若大臣能任其职,式是百辟[注]则孰敢不肃,恶在考课哉!”黄门侍郎杜恕曰:“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新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且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为元首,臣作股肱,明其一体,相须而成也。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业,非一士之略。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职办课,可以致雍熙者哉!”司空掾北地傅嘏曰:“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末程,国略不崇而考课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议久之不决,事竟不行。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混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有删改) [注]百辟:指百官。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 A治 B之 C要 D莫 E先 F于 G用 H人 I而 J知 K人 L之 M道 N圣 O贤 P所 Q难 R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课,指按一定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分等,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B.廊庙,原指殿下屋和太庙,后多指代朝廷或朝廷栋梁之材,文中指后者。 C.不行,此处指没有实行,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的“不行”意思不同。 D.竞,争相,与《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竞”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痛恨华而不实之士,认为名声犹如地上的画饼,只能用来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人异士。 B.明帝认为不应按名声选拔人才,卢毓则认为先按名声任命官员,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加以检验。 C.司马光和卢毓都反对只用赞誉或毁谤的舆论来决定官员晋升和罢免,二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D.司马光认为上位者的至公至明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与依法考课相比,司马光显然更重视“人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 (2)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5.大臣们针对《都官考课法》提出了哪些不同意见?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读李白集 齐己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