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 州 六 月 荔 枝 丹 贾祖璋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 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 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 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 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 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 研究》、《普通鸟类》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篇 科学小品 ,属于 说明文 范畴,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具有 知识性 、 趣味性 、 通俗性 等特点。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字音 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niè) 红缯(zē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 龟裂(jūn)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jiàng) 混和(hùn) 走 标 题 说明对象 荔枝 产地 南州——— 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 六月——— 阳历七月 颜色 丹(红色) 近 以诗句命题———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说明对象:荔枝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 二层 第2至第5段 2段 3段 4段 5段 介绍荔枝果实的外壳,先照应前段文中白居易所说的“壳如红缯”,纠正其认识上的错误。接着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对荔枝的外壳进行说明。 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这段主要引用古代诗句,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 “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 介绍荔枝果实的形状。这段用了以插图相配合的说明方法,直观而形象。 介绍荔枝果实的大小。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介绍荔枝果实的内部组织。 介绍荔枝的壳膜。先借对白居易文中 “膜如紫绡”的解释,纠正他的错误认识,再引古诗,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三层 第6至第10段 介绍荔枝的果肉。先照应前文,肯定白居易 对它的颜色观察正确,然后指出它的科学名称 是“假种皮”,最后说明它的口感和加工。 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 介绍荔枝的种子,主要说明其形状特点。 介绍荔枝的花,依次说明花期、花形 及其对 繁殖和采蜜的作用。 6段 7段 8段 9段 10段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介绍荔枝的原产地和栽培史。 介绍我国的荔枝谱。 介绍荔枝的移植历史,说明荔枝北移不易。 提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和期望。 11段 12段 14段 13段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常见说明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二.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三.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如:整体———局部 上———下 外———内 远———近 如: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总述———分说 简单———复杂 具体———抽象 思考:作者介绍荔枝采用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全文结构图 1、引出话题⑴ 2、荔枝 1、产地分布(11) 2、书谱品种(12) 3、习性移植(13) (1)外部形态 (2)内部构造 外壳⑵ 颜色⑶ 形状⑷ 大小⑸ 薄膜⑹ 果肉⑺ 贮藏⑻ 果核⑼ 生态 花(10) 生产 (3)生产知识 4、发展生产(14) 由表及里 先主后次 教学过程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1.飞焰欲横天———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荔枝壳膜的形状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