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39754

第六单元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0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六,单元,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2023-2024
  • cover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 背诵全诗,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3. 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了解古体诗的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理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文学常识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唐·王绩《野望》 重温这些经典名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者在诗文中都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向———即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归隐生活,温馨淳朴、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来了解他的田园式特点及其寄寓在诗中的精神追求。 (板书:课标题,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 ,名 ,谥号 ,自称 。 (朝代)文学家。浔阳柴桑人。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 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合称“ ”。(学生填空,加强文学常识积累) 设计意图:选择心境和情怀类似的三篇诗文进行比读,来导入新课,做到温故知新,同时意在通过“田园生活”话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陶渊明,为下文理解其精神追求蓄势。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1.听读 学生活动:听读录音,注意诗歌的朗读停顿与字音,标记字音、停顿、重音。 教师活动:播放范读音频 课件出示,学生补充笔记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 庐 /在 人 境,而 无 /车 马 喧。 问 君 /何 能 尔?心 远/ 地 自 偏。 采 菊 /东 篱 下,悠 然 /见 南 山。 山 气 /日 夕 佳,飞 鸟 /相 与 还。 此 中 /有 真 意,欲 辨 /已 忘 言。 2.自由朗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 3.选学生代表读,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朗诵指导:①朗诵诗歌应注意节奏的连贯、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语气的强弱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②本诗偶数句入运,韵脚要根据语境读到位。 ③语气、语调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④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要体现出得意感。 ⑤三四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体现出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 ⑥五六句要读出想象和联想来,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 ⑦七八句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⑧最后两句重在写回归田园的乐趣,应该读出自得其乐的心情。结句最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三、译读诗歌,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口译诗歌; 2.小组合作,标注难点; 3.全班交流,释疑解惑。 1. 结 庐 /在 人 境,而 无 /车 马 喧。 结庐:建造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建造房舍(住)在人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如此,这样 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远了。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恬淡的样子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分辨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四、品读诗歌 1.结庐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